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伪装的愤怒
    
赵牧

  一直想给这类人下个定义,这类人在食堂餐桌上谈起千里外的恶人恶行
,可以义愤填膺得让你觉得他绝对是条可以白刀子进、红刀子出的好汉。但
是,如果这恶人恶行发生在他的身边,他却可能装聋作哑了,甚至当自己成
了受害者时竟也忍气吞声。冥思很久终于想出“伪装的愤怒”这个词语来。
  说这种愤怒是“伪装的”,一是指这种愤怒可能是虚假的,装出来的;
二是指有些真实的愤怒因受到外在强力的压制,不得不通过时空转移这种曲
折的方式达到宣泄的目的。比如借古讽今、指桑骂槐就是这种转移的形象说
法。当然,这并不是什么新发现。文章看多了,就知古往今来,大凡是批判
性的文章,其力度往往与时间空间成正比,时空越远,力度就容易大起来,
反之就可能越来越小。愤怒情绪的表达往往也很类似,而且无论这种愤怒是
虚假的还是真实的,愤怒经过转移,都会产生一种奇效:“私愤”成了“公
愤”,好像愤怒出自公义公理,愤怒者的人格显得高尚起来。就真实的愤怒
而论,“物不得其平则鸣”乃是天经地义之事,虽然人们都很能理解转移的
愤怒实出无奈,但我们能想象当我们对身边的恶装聋作哑时,却能期待来自
遥远的愤怒产生奇效吗?事实上,当个人的“正当的私愤”————合理的
权益受到侵害时,能有合理的渠道予以宣泄时,这个社会才可能是健康的。
伪装的愤怒必然是社会病态的反映。而最糟的则莫过于那些虚假的愤怒居然
有很大的市场。
  一日信手翻开鲁迅杂文,忽然发现他在“忽然想到”一文早就谈起这类
现象。他说:“上海的英国捕头残杀市民后,我们就在惊愤,大嚷道:伪文
明人的真面目显露了。那么,足见以前还以为他们有些真文明。然而,中国
有枪阶级的焚掠平民,屠杀平民,却向来不很有人抗议。莫非因为动手的是
‘国货’,所以连残杀也得欢迎;还是我们原是真野蛮,所以自己杀几个自
家人就不足为奇呢?”(《华盖集》)
  鲁迅笔下那些作“惊愤”状人中,大概也可分为虚假的惊愤和惊愤的转
移两类。看到这我也“忽然想到”与鲁迅很相似的一些人,这些专与身边人
事过不去的人,如柏杨、如奇人李敖。在北京曾闻一个近乎“说不小子”的
家伙说,李敖其实没什么学问,不过是敢玩命罢了。我真的很佩服这些小子
,他们确有学问,而那学问的一大妙用就在于他们很善用伪装的愤怒来成功
地推销自己。比如摆出一副牛逼哄哄的派头,“愤怒地”宣称“决不乘波音
公司的飞机”(尽管中国的航空公司的飞机多是波音制造),并用一系列这
般安全的不会送掉小命的豪言壮语把自己打扮成爱国主义者和“民族意志”
的代言人。当然,这也并不妨碍这些小子使用进口电器,包括把自己在大街
上持进口“大哥大”的照片提供给杂志刊登,好像自己正为一个民族放在奔
忙似的。


南方都市报1998年07月20日 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】